第十三章 阴见多云 (1)(19 / 23)
说“今天苏区占有土地有二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有5600万”,“现时的红军有50万人,此外还有一百多万人加入了游击队。红军击退了帝国主义者、军阀和国民党的六次‘围剿’,挫败了法西斯将军冯?塞克特领导下精心制订的计划,进军3000公里,英勇地完成了捍卫苏维埃的任务”。除夸大其词外,根本谈不上实事求是。
这种不实事求是似乎已经成为王明的一种理念。他费力地要用这种虚假的东西去粉饰什么,去掩盖什么,去获取什么。
有些时候变本加厉到令人作呕的地步。
1937年底王明回国前,与王稼祥等人一起去见斯大林。王稼祥回忆说:“当我进入斯大林办公室时,我被介绍说,这是不久才从陕北来到莫斯科的。斯大林就问红军有多少人?我说,在陕北约3万人。王明就插上来说是30万。因为俄文中没有‘万’字,而是说30千或300千。斯大林就说,重要的是红军每个战士都是真正的战斗员,而不是吃粮的。”
斯大林晚年犯有严重错误。人们说他被捧得太高了。是否也被骗得太深了呢?周围有多少个王明,在拼命夸大每一分成绩,拼命掩盖每一个缺陷?
也不能说王明一件好事没办。
他办的最出名的好事,就是疗养回来后写的这份《八一宣言》。
受两个因素促动,一是国际政策的转变,一是中国的华北危机。
1934年2月27日,以“国会纵火案”在莱比锡审判中获得巨大国际声誉的季米特洛夫,获释后抵苏联。季米特洛夫对希特勒法西斯的残暴有切身体会。他从斗争实践中得出结论:迫切的任务是联合所有力量,结成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他成为共产国际新的主要领导人后,便立即把这一想法付诸实施。
新的领导很快带来了新的变化。共产国际的主要工作由反对社会民主党转变为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当然对王明产生了很大影响。
再加上华北危机。吴玉章回忆,“1935年6月在莫京(莫斯科)听到何梅协定及平津日寇屠杀我爱国人民及上海新生事件等难忍的消息,我们急电王明同志共商对策,出了展开革命新局面的《八一宣言》。”
从疗养地回来的王明写了3天。其妻孟庆树说,每天都工作到深夜3点。
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成员又进行了认真讨论和集体修改。
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