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6 / 6)
天读书,都要把心得记录下来,并探求其中的深意。
十、月无忘所能——每个月写作几首诗文,以检验自己获得了多少道理,积养的正气是否旺盛,但如果沉溺于这些东西,也最容易让人丧失斗志。
※详解
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义之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这种重视不仅反映在将其作为普遍的社会规范,即使在一家之内,也是把它看得十分重要的,这类事例,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如羊祜在《诫子书》中教育儿子如何处世待人。他先从自身说起,告诉儿子他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但在乡里还无“清异”之名,启发儿子应更加修养品德,训诫儿子说话要老实守信用,对人要宽厚恭敬,不传无根据的话,不要听信诽谤和赞誉的话,要谦逊谨慎,三思而后行,切忌言行无信,招来祸灾、辱没祖宗: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之能也;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人刑论,岂复惜汝?耻之祖考思乃父言,纂父教,各讽诵之。”
《女训》是东汉的蔡邕教女子注意思想品德修养的短文。他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普通心理现象,反复强调做人修养品德、净化心灵比美化容貌更重要。要求女儿整发修面、美化自身时,莫忘修养心性,崇尚节操: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