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3 / 6)
能闻道?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读书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到晚上就是死了也无遗憾,要做到这点,十分不容易。闻道,必须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经没有把握,又怎么能闻道呢?
◆原文
学问之事,以日知月无亡为吃紧语;文章之事,以读书多积理富为要。
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学问,以每日增长新知而不忘记为关键;文章,以多读书多懂道理为关键。
读书的志向,一定要困而勉之,奋发向上。
◆原文
读书穷理,不辨得极虚之心,则失自窒矣。
不能主一之咎,由于习之不熟,由于志之不立,而实由于知之不直。若真见得,不主一之害心废学,便如食乌啄之杀人,则必主一矣。不能主一,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读书求理,不让自己的心地保持虚空,首先就是自我堵塞了。
不能守一定之理,是因为练习得不够熟练,志向没有确立,而其实是因为所获取的知识不真实。如果知道了真,就会知道不守一定之理的害处,就如吃乌啄杀人一样,这样就一定能守一定之理了。不能守一定之理,就会既无从选择,又无从把守,那么,即使把心念都放在四书五经上,也只能称得上是游思杂念,这是因为没有掌握能把心统摄起来的东西。
◆原文
窃经心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第二部分:学 问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 缺一不可(2)
●解读
我认为一定要专注于一经,不可泛泛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