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盾牌(2 / 4)
一样了。一来书院有名师,学生们成才的几率要高一些;二来书院的生源也多,撇开生源还有先生在。能够在书院当先生的,本身的资源就足够商人们眼热。
就拿林淡来说,他上辈子认识的狐朋狗友不少,但是能和他一起干正经事的,几乎一个都没有。这辈子他几乎都没在书院上过课,仗着自家大哥打下的交情,他认识的几个同窗,撇开董师之外,个个都能当得起良师益友四个字。他和书院的先生们也关系良好,他们对他的帮助也不算少。
这些读书人的能量并不在于他们能拿得出多少钱,关键时刻他们能帮着说上一两句话,比什么都有用。若是他们能写一封信,帮着引荐一些人,那就更加不得了。
虽然这些对于林淡来说并不那么需要,但是对于商人来说,却是几乎盼都盼不来的好事情。
“这样的话,书院用的文房用具、四季衣服被褥应该都有着落了。”林淡胸有成竹,“反正书院给学生们提供的用品,只需要够基本的那些就行,剩下的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若是狠一点,其实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赚取在书院内的开销;但是农工商三个学院的学生另说,书院的学生如果也这么办,恐怕于先生的名头不太好。
世上如自家先生这样豁达开明的大家是少数,还是腐儒穷酸更多一些。
为着眼下这么一件大事,白正清和余道长也都开始据守书房,不断讨论书院的建设和相关内容。
胡澈则是几乎走遍了州府附近,寻找合适的建造书院的地方。
林淡反倒是最清闲的一个,在家里教教学生功课,和京城往来书信,了解一些各方面的筹备工作。具体的事情,他手下的人都已经培养了出来,根本就不需要他亲力亲为。
京城的林胡两家却被他们这样的大动作,给搞得差点懵了。
建书院就不是一件小事,但是建这么一个前所未有的书院,钱财的投入反倒成了最微末的东西,世人的评判都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让士农工商共聚一堂读书?简直……
林永长摸摸老虎皮,叹息:“老夫老了啊。”年轻人就是敢想敢做。
胡家的情况也差不多。胡高旻看了看在他的教导下稳扎稳打的长子,第一次反省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一个家族的掌门人,沉稳是必备的品质;但是胡钧是不是太过沉稳,反倒是失去了进取的空间?
不不不,他不应该这么想。家族之所以是家族,那必然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