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惧内(5 / 6)
松土挖坑,埋桑树苗。
另有一拨人,烧着田地里留下的秸秆,弄草木灰。
娇娥觉得新奇,打算去看,林天拗不过,带着她去了。
李功曹连忙组织县里的里令、乡老、啬夫和世家大族的家主们,浩浩汤汤地跟去了。李夫人也不示弱,紧跟着娇娥,将经常在一个圈子里的夫人们都喊了去。
瞧着干得热火朝天的人们,众人的情绪立即都高涨了起来,觉得平陵县兴许真的能够在这位年幼的县令手中变个样。
若是这样,县里的百姓们都会念着他们的好,这样造福乡邻的事是一定要做的。
接着,李功曹说了他的想法,待到桑树种完,养蚕出了成效,就让这些得利的乡里乡亲们凑钱建一座功绩亭,上面镌刻上出了力的各家各族,世世代代都铭记。
回去之后,里令们更加热情地到处说着县令的种桑养蚕大计,连每个里的小孩子,老妪都被发动了起来,自发烧水送到山上,得了空,这些人还会帮着淋水,埋土做些轻活。
一时之间,平陵县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分贵贱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总算在霜降之前,将平陵县的荒山上都种满了桑树。
甚至各家的田间地头、院后都种上了桑树。
这都是李功曹的功劳。
李功曹听林立说起,东市上有个外地来的客人曾说,在他的家乡,桑树是个好东西,全身都是宝。
桑叶、桑葚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吃,桑皮和桑树根都可以入药。桑树底下种豆子,不仅桑树长得好,豆子也长得好。
更不用说养蚕了,那些蚕粪也可以做肥料。
李功曹连忙到处打听,确认了这个说法,就连孟子也曾经说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
他央着林县令动笔写了篇《桑树赋》。
这篇赋花了林天不少心思,最后在娇娥和尚万年的帮助下完成。除了夸奖了桑树的各项好处之外,还列举了桑树的各种用法。
“……三年桑枝,可以做老杖,一支三钱;
十年桑枝,可以做马鞭,一支二十钱;
十五年干枝,可以做弓材,一张弓两三百钱。
做木屐,一双三十多钱;做剑格刀柄,一具十钱;
二十年老桑,可以做轺车良材,一辆轺车一万钱;
桑树可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