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4 / 11)
位成年皇子,从未听说有哪一位才识卓著、雄心勃勃的,想当然尔,秉承太上风骨,要想慷慨激昂也难!太上虽则不堪治国明主,倒也有书画一绝之文采,可惜个个皇子,却连这一点也没有了!她叹息道:“光复河山,谈何容易啊!大宋自开朝以来,便重文轻武,有能将而终不能用,用而疑之,处处掣肘,究其根本,怕是小民不可妄自揣度呢。”她嘲讽地一笑。
钟离瑨也会意一笑。当年太祖以武夫而登九五,忌讳深重,最怕武将坐大而效当年龙袍加身之故事,用心良苦地厘定本朝军制,不仅“强干弱枝”,大力削弱地方军力,而且,在禁军实行“更戍法”,让京城禁军,轮流驻防边境和各地,三年一更替,更出迭入,如此换防,使得兵无常将,将无专兵,从而减少了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然而由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宋军战力大为下降,以至于大宋虽有百万大军,却在与辽国、西夏以及最近对金国的作战中连连失利,处处处于被动,只能以防御为主策。禁军更戍法,直到神宗时才得以废除。而宋军以防御为主的战略思想,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可想而知,不能占据主动之师,要想光复中原,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王映淮又道:“此次巡社与五马山联合抗金而得胜,社长对此有何看法?”
钟离瑨道:“此次能胜,胜在联合。河东河北各地,小股义军众多,可是各自为政,均以游击为主,如此情形,对金兵没有足够威胁;只有联合起来,才好筹划大战,真正撼动金军。难的是,缺少一个能令众多山寨与巡社均心悦诚服的首领!我看如此首领,还是非借朝廷之威望而不可为啊!”
王映淮点头赞同,推测道:“我想,新君即位,顺应民心,必先北图,收复失地,则必启用主战之将。说不定,仍会派遣宗帅北来。”
“是啊!新君新朝,只望能气象一新!”钟离瑨道。
“如此,则社长作何打算?”王映淮问道,“以社长之才,博取功名当不在话下。不知社长于功名前程之上,可有更多计较?”
钟离瑨轻轻一笑,不答反问:“夫人看功名前程,能值几何?”
王映淮奇怪地看他一眼,不明白她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必要?女子便是想要功名也不可得啊,何况她也不想要。于是答道:“功名于女子何干?即便可得,亦不必刻意相求,须知功名富贵,不过尘土浮云。”
“是吗?”钟离瑨又问,“然则,夫人富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