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朝天阙第七节生机(二)(3 / 4)
党从各地抽调了四千多干部赶赴东北。
接到蔡廷锴的密电后,邓演达决定立刻到沈阳,可蓝运东却拿着庄继华的电报求见,一直在催促邓演达的庄继华态度却变了,在电报中让他暂缓出关,在冀东多待几天。
“文革的意思是,冀东是联系东北华北的重要通道,老师可以在这里多做些工作。”蓝运东说着将怀里的另一封电报揉碎,那是蒋介石的密电,蒋介石让他监视邓演达在冀东的活动,另外要注意庄继华与邓的联系。
邓演达思索后明白庄继华的意思,社会民主党在冀东的基础很好,这块地区战略地位很重要,邓演达应该好好指导下这里的工作,将其建立成社会民主党的稳固基地。
于是邓演达继续在冀东考察,便发现冀东的形势发展虽然很好,可底下问题不少,首先是组织上,宗派情绪严重,这种宗派是在长期战斗中形成的;其次军队中的问题更加严重,不少部队不是靠体制和信仰凝固在一起,而是靠军队领导人的威望,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军队领导人叛变或出现其他问题,整支军队便会随之叛乱;最后,冀东今后的发展也是严重问题。
此外,农村工作也有一些问题,减祖减息过程中,地方干部出现不少简单粗暴,没有贯彻党的政策情况。
邓演达与陈铭枢严重蒋光鼐商议,首先解决的战略发展方向问题,冀东要继续向南发展势必引起蒋介石的注意,而且庄继华对北宁线看得很紧,很可能会引发双方的争执。
北方是热河,热河省主席内定傅作义,但傅作义领兵在蒙古,整个热河空虚,GCD的冀热辽根据地受到国民党压制,同时因为政治原因,无法扩张,社会民主党可以趁机向热河渗透。
经过商议后,邓演达决定在冀东实行向北发展向南巩固的方针,向北发展不是军事发展,而是党的渗透,在热河各地建立党支部。
在新开辟地区继续推行由社会民主党主导的社会改革,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党组织建立监察部,监察部与当地组织平级,直属上级领导。
对于另外两个问题,特别致命的军队问题,邓演达早就准备对军队进行变革,引进GCD的体制,在连以上建立党支部,各级设立党代表以加强党的领导。
陈铭枢提了个高明的建议,对整个冀东的军队和地方领导人进行轮换,以打破地方宗派和宗族势力。
这个建议被邓演达采纳,由陈铭枢带领一个工作组,留在冀东全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