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有限度(5 / 6)
钱,姚家姐妹暗地里说,就当是给姚连发看清形势吧。
然而开春之后,居然来了个七拐八拐的表姑来借钱,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说是打算给儿子买摩托。姚三三坚决果断地拒绝了,她说,我开春要投入资金,我也缺钱。
任何事,总该有个限度。
******************
对于开春的计划,姚三三还没顾上细琢磨呢,一家人趁着春耕前,先是把家里卖了泥鳅的水泥池子一个个洗刷消毒,预备当年做泥鳅育苗,再把留下那两个鱼塘里泥鳅捉上来,小些的分到其它塘子里养,大的让姚小疼挑选繁殖用的亲鳅。刚捉完泥鳅的两个鱼塘,也得赶紧整修加固消毒。
这时便有村民找上门来,打听着想买她家的泥鳅夏花苗。本村里已经有几家跟风养泥鳅的,主要是原先承包了鱼塘的,也有人看着能挣钱,果断把自家一块开荒地挖了塘子,要养泥鳅,还有一家,硬是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个池子。
居然还有几十里外一个人找上门来,说听亲戚讲姚家有泥鳅苗,打算要把自家稻田改作泥鳅池。
土沟村靠着偌大的水库,但因为在水库上游岸边,却没有水田,吃大米还要买。一听到这人要用稻田改作池子养泥鳅,姚三三便眼睛一亮。
泥鳅这东西,不用太深的水,稻田改作泥鳅池子,肯定也是行的。
“三三,养泥鳅的人要是多了,咱家还能卖这么高的价格吗?”姚连发是这么担心的。
“那不正好?大家都养泥鳅才好呢,咱们就可以大量卖泥鳅苗,再回收泥鳅,两头都赚钱。咱这地方养的多了,成规模了,在外地市场也能有竞争力。”姚三三心说,我还巴不得这样呢。
泥鳅苗放养,重要的是当年秋后能长大,长到能卖的规格成。于是姚三三便开始跟二姐商量,有什么法子能把泥鳅苗提前些日子育出来。去年的方法,是半人工参与的自然繁殖育苗,自然界泥鳅繁殖的孵化率、成活率非常低,她们这方法,就是把这方面大大提高了。
跟陆竞波探讨的时候,陆竞波便又自觉跑去查资料问专家,回头说目前不容易。“咱们目前依靠自然环境和温度,不具备更高的条件。”
姚小改却琢磨,就算是老法子,也能尽量提前,一切无非是赶个“早”字,选出最大最好的亲鳅,早□□,早产卵,早孵化,孵化之后能尽早养大到夏花苗的标准。
说的容易做的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