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部分(3 / 7)
那么唐朝要说的就该是"四温"了。与"三苏"一样,这"四温",也是父子。不过,这"四温",可是明显比那"三苏"要混得开啊。
父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
大哥温大雅,隋初任东宫学士,长安尉;武德年间任工部尚书;李二陛下继位后,任礼部尚书,封黎国公。翌年病卒,谥"孝"。
二哥温彦博,隋开皇末年,授文林郎,直内史省;武德元年任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拜为中书舍人,又擢为中书侍郎。武德八年,身为行军长史,协助右卫大将军张瑾反击突厥,兵败被俘。因拒不投降而被流放阴山,李二陛下继位后返唐。贞观十年升尚书左仆射,封虞国公。
后世我们所熟知的对待突厥的民族同化政策就是他提出来的。至于出于什么目的,咱就不知道了……
民族同化政策,说明白点就是文化入侵啊,老美就是拿这做终极武器的啊,那可真是比啥都狠的招啊……这究竟老二温究竟是心怀天下,还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咱就真的不得而知了啊……
三弟温大有,隋仁寿年间,由李纲推荐,担任了羽林骑尉;武德元年,升任中书侍郎,封为清河郡公。虽然早亡,但死后依然被追封为鸿胪卿,谥号为"敬"。
总而言之,就是很牛逼就是了。
再说那位杨师道先生,隋朝宗室,隋文帝族侄观王杨雄之子,唐高祖第五女桂阳公主之夫,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这位杨雄先生,与太子妃家还颇有点渊源。杨雄和高颎、虞庆则、苏威在隋朝初年并称四贵,说到这,太子妃管这位杨师道老先生称一声爷爷也是不为过的。
是以,这贞观十年太上皇丧期一出,朝堂上就来了这个下大换血,直接把咱太子爷给刺激的啊,跟打了鸡血似的。
这三月的时候,诸位王叔和弟弟们都是如期赴封地去了。在那之前,他是花了点小心思了,先是弱弱地跑去父皇那里,弱弱地表示了下自己对诸位弟弟的不舍,然后很是如愿地得到了李二陛下的批准啊,在东宫里办了个宴会,虽然不是万事顺利但是好歹是艰难地开了个头啊。
这李愔这般的混蛋弟弟他是不指望了啊,胖子老四他更是连见都不想见了啊,但是,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