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扫荡戎狄(4 / 9)
对于子文,他非常赞赏。
又过了五年,齐桓公又问这样的问题:“仲父,可以攻打楚国了吗?”
“还是不行,如今南面无事,反而是北面的戎狄强大起来,若是我们攻打楚国,戎狄趁机来攻打我们,那就失算了。依我看,先扫荡北面,再说南面。”管仲的战略视角很广,不仅仅盯着南面的楚国。
对于齐国来说,北面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很快,管仲的话应验了。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燕国前来告急,山戎入侵,抵达不住,恳请齐国出兵救援。
救不救?
“救。”齐桓公和管仲的意见完全一致,没这事还想打山戎呢。
大家记得吗?当年齐僖公的时候,山戎曾经穿过燕国来打齐国,被齐郑联军击败。
北伐
先来补习一下世界历史知识。
周朝初期,四周都是蛮夷,这些蛮夷的出处在哪里?当今有说法,说全世界的人都来自非洲。我们就不从非洲开始讲了。
戎狄基本上被认为是同一起源,按着《史记》上关于匈奴的介绍,他们是夏朝的同族,也就是大禹的后代,说起来,也是黄帝的子孙。不过后来地处偏僻,逐渐与中央政府感情淡化,到了夏朝末年,就已经脱离中央政府了。再经过商朝的五百年,就彻底成了外民族。
但是从根本上说,那还是炎黄子孙。
东面的夷不同,他们是商朝的同族,到了商朝末期也是纷纷闹独立。周朝接管天下之后,东夷更不服气,于是被灭。说起来,也是炎黄子孙。有些韩国人总说孔子是韩国人,有道理的,因为韩国人是被姜太公赶到朝鲜半岛的东夷后代,而孔子是商朝王族后代,三千年前,他们是一家的,再望上数,黄帝也是韩国人了。所以,中国人都是韩国人,只是先有中国,后有韩国,没办法,我们直到今天还叫中国,因为中国的习俗是儿子跟着老子姓。
而南蛮的情况略有不同,南蛮是有苗的部落,是被黄帝击败向南迁移的,此后一直南迁,到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当然,后来大家都是亲戚了,不打不成亲嘛,这是后话。
现在再来看一看春秋时期的中国东北部地理形势。
在齐国灭了莱夷之后,直至大海都是周朝的地盘。实现了“率土之滨,莫非王有”。
但是,在北面不同,那里的戎狄越来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