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一次南北战争(6 / 8)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出自这里。
周昭王的事情,交代一下。当初周昭王讨伐楚国,结果大概是船翻了,死在江里。管仲把这笔帐就记在了楚国身上,说起来,昭王是穆王的父亲,管仲是穆王的子孙,管仲也是顺便替祖先讨个公道。不过人家屈完回答得也不差:那不赖我们,他自己掉下去的。
基本上,第一次会谈就是这样的,大家站着,连座谈也算不上。
这算什么?算是两个文明人吵了一架。
屈完的任务完成了,他的任务就是来告诉联合国:我们早就有准备了。
屈完走了,管仲下令大军继续前进,进入楚国国境,直抵陉山,在汉水北岸扎下大营。
与此同时,汉水南岸,楚成王亲率楚国大军,也扎下大营。除了楚国本国的四百乘战车,又从南联盟国家紧急征调两百乘战车,共是六百乘战车,扼守南岸。与此同时,斗廉兄弟正率领四百乘战车火速赶来增援,很快,南联盟就将在战车数量上处于优势。
南北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齐桓公和管仲,楚成王和子文,同一个时期最出色的两对搭档。
齐桓公是准备南渡的,他坚信齐国率领的联合国军所向无敌;南面,楚成王有同样的想法,他认为八百乘战车的楚军不会有对手,对面的齐军虽然生猛,但是算上卫国的战车,齐军只有四百乘战车,其余六个诸侯国的战力不敢恭维,只有郑国军队和鲁国军队还算马马虎虎过得去。
就在两国君主准备开战的同时,两国总理却不这么想。
对于管仲来说,偷袭失败实际上就意味着战争结束,现在要做的是如何体面收场。对于从来没有交过手的齐军和楚军来说,谁胜谁负难以意料。楚国地大人多,地形复杂,即使联合国军取胜,也无法消灭楚军;相反,如果战败了,齐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联合国就会立即崩溃。权衡利弊,管仲决定不冒这个险。
对于子文来说,齐国是个强大的对手,齐国也远比楚国富庶。如果开战,楚国就算胜了,但是从此结怨齐国,今后必然征战不断,楚国的国力将无法支撑;如果输了呢?联合国军长驱直入,楚国就有亡国的危险。权衡利弊,子文也决定不能打。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管仲和子文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