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占星算卦(4 / 7)
外,天上又有十二辰的分划(用子、丑、寅 、卯 、辰 、巳 、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称呼)。它的计量方向和岁星运行的方向相反,即自东向西。
由于十二地支的顺序为当时人们所熟知,因此,人们又设想有个天体,它的运行速度也是12年一周天,但运行方向是循十二辰的方向。这个假想的天体称为太岁。当岁星和太岁的初始位置关系规定后,就可以从任何一年岁星的位置推出太岁所在的辰,因而就能以十二辰的顺序来纪年。
木星绕天一周,实际上不是十二年,而是11.86年,所以每隔八十二年就会有一个星次的误差,叫做“超辰”或是“超次”。
春秋时期星象学中,岁星的位置代表了不同的国家,岁星的运行以及与其他星体的相对位置也就对不同的国家有影响。
所以,春秋时期的占星术,多半拿岁星说事。春秋时期,有几位占星术的高手,他们是郑国的裨灶、鲁国的梓慎和宋国的子韦,这里略作介绍。
鲁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也就是季札出访各国的前一年。这一年春天,鲁国气候反常,异常温暖,各地都没有发现冰。鲁国大夫梓慎断言:“恐怕今年宋国和郑国要发生饥荒了。”
“为什么?”有人问,凭什么鲁国气候温暖,郑国和宋国就要饥荒?
“是这样的,现在岁星本来应该在斗、牛的位置上,可是岁星已经过了这个位置,到了玄枵的位置。天时不正,就会带来灾荒,本来应该寒冷的时候却很温暖,龙在下而蛇在上,龙是宋国和郑国的星宿,所以这两国必然发生灾荒。”梓慎这样分析。
当年,郑国和宋国果然都遭受了旱灾。
当然,鲁国其实也遭受了旱灾。
当年秋天的时候,郑国的裨灶也作了一个预言:今年周王和楚王都要死。
“为什么?”有人问。
“因为今年的岁星不在它本来该在的位置上,跑到了明年的位置上了,危害到了象征南方的朱鸟尾(南方七个星宿的总称),所以周王室和楚王都要遭殃。”裨灶这样分析,也是按照岁星的位置。
准不准?反正周灵王和楚康王都是那年年底死的。
据《左传》,此后裨灶还有几次预言,譬如陈国的灭亡,晋平公之死等,都很准确。
宋国的子韦职务是司星,专门看星星的。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天上出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