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史上最牛音乐发烧友(3 / 8)
四大海神”,实际上是模仿佛教的四大金刚。《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
五音六律
既然说到师旷,顺便介绍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对于音乐非常重视,因此《史记》专门用了一卷来介绍乐。
且来看看太史公怎样说“乐”。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乐者,通於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什么意思?大致就是说,人和禽兽的区别在于人能说话唱歌,禽兽不能;君子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君子懂得乐,而一般人不懂。
所以,上古时候,乐盲跟流氓没什么区别。要混进上流社会,非要懂得乐不可。
《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不过,雅颂才是正规的乐,风多来于民间,因此常常有歌无乐。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这一段什么意思?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就要做好四个方面:礼、乐、刑、政,乐的地位高居第二,超过了刑法和行政。
乐和民声,就是说乐可是用来实现和谐社会。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这两段,都在讲述乐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这一段,讲述了上古音乐的起源,舜制作了五弦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乐器。而舜的大臣夔开始作乐,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
不过,按照《山海经》的说法,“伏羲造琴瑟”。
按照《礼记》,神农做琴。神农做的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又增加了两根弦,新增加的两根弦称为少宫和少商。
其余的乐器,女娲发明了笙和簧,随发明了芋,巫咸发明了鼓,舜发明了萧。
太史公在这一卷的最后这样总结:“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