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天下变革(3 / 8)
谢举既然存了伍子胥之志,便已经摆正了自己的心态。
谢家从几近覆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失去了再“傲慢”的本钱,他们能在魏国继续立足,无非是凭借着家主与马文才的那点私交、以及谢家百年来的声望而已,若想再一次“东山再起”,就得向百废待兴的魏国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就因为这个,谢举根本没有对马文才拿乔,到达魏国后就放下身段开始帮着马文才处理朝政、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他是梁国的尚书令,是担任了近十年梁国宰辅的人物,莫说比起现在魏国还有的官员,就是比起马文才,也不知要有经验多少。
如果说祝英台带来的道人们解决的是魏国基层需要的人才问题,他和他的谢家子,就替马文才解决了唯有这种“上流人物”才能解决的难题。
更大的意外之喜还在后面。
谢举曾在六年前出使过魏国,当时魏国还未大乱,他的才华风范使得无数魏国名士为之心折、纷纷与其结交。
那一次的出使,谢举解决了浮山堰之后魏、梁差点继续开战的危机、迎回了在梁国的人质,甚至还让魏国的公主随之南下建康,让已经断交了几十年的两国重新建交。
谢举来洛阳时,洛阳人才济济,结交之辈皆是华裳之族,俨然一副衣冠上国的景象,转眼间再入洛阳,当年的旧交大多身陨在河阴之变中,朝堂中再迎接他的不是身为同胞的梁人,就是将领出身的北镇官员,就连那位赫赫有名的任城王也换了一位,实在是让人唏嘘。
但在怎么变化,陈郡谢家的名头却不会变化,在这个名声便是最大优势的时代,谢举带着谢家人避难到洛阳的消息一传出去,原本马文才屡下“举贤令”而不至的魏国高门,竟纷纷派人抵达了洛阳,其中不乏继任家主或家主宿老级别的人物。
那一场大火烧掉了乌衣巷中太多优秀的子弟,但能保存下来的,却无一不是警觉、毅力、智慧和纪律性并存的谢家人,即便再怎么性格懦弱或懒散的,在这一场动乱和颠沛流离中也迅速的成长了起来。
乌衣巷中住的是核心子弟,所以逃出的男男女女也都是谢家最嫡系的儿女和家眷,在门第上来说,比起许多被尔朱荣屠戮了一遍的洛阳士族还要“根正苗红”,很多人与其说是来延续父辈或者兄弟当年和谢举在洛阳的交情的,不如说是来寻找联姻的机会的。
在洛阳待了半月,谢举也看出了马文才现在最需要的是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