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一年(下)(1 / 4)
在众人的忙碌之中,日子一天天过去, 安平元年渐渐走入后半程。这一年依旧风调雨顺, 更兼新式高产粮食的全面推广,农人看着田间地头,饱含风霜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意。
大燮朝各地也在所有人的努力中慢慢发生着改变。年前被奴炎人肆虐摧残过的信州、幽州两地已经完成了安抚民众重建秩序的工作, 小麦玉米土豆都种过一茬。根据沈安侯的指示, 这两处将府兵制正式改为在役兵和民兵结合的制度, 人数可机动调整, 尽量做到守卫农耕两不误,减少对朝廷的依赖。
京中圣人也觉得这样很不错,毕竟国库确实是太过空虚,他连给皇后添件首饰的自由都没有。想一想边关数百万的将士全要他养活,他就觉得心中发毛。如今听闻他们愿意自力更生少要银钱粮草,穆岚笑嘻嘻的点头允了,还将不少荒地许给他们耕种,看的张舒梁忍不住一回又一回的叹气。
然而无论张相爷如何腹诽, 边关脱离朝廷的控制已经成为事实。况他也并没有反驳的资本——朝廷无钱无粮, 若是不同意幽州改制,指不定边军便要直接反了去, 改投粮食银钱都多到流油的定王殿下了。
如今这般虽然没有实权控制,但虚名总还在朝廷之下,好歹保住个面子。不过张相依旧在忧虑,他能看出沈安侯的野心,也大约估摸出他的实力, 想要推翻穆岚根本不是难题。只是不知道这位一直蛰伏、却突然强势崛起的王爷为何又没了声息,更不知道他到底准备何时与朝廷翻脸。
他就不知道沈安侯并不想过早的发动内战,毕竟和侵略反侵略的对外战争不同,所有的内战都是对自身的消耗。如今秀川郡各学院的科研成果正到达一个井喷期,他忙着趁此东风改造蜀州,顺便考察这个时代对科技改革的适应度,为将来推广全国打下基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套历经几百年得出的理论早就深深印刻在沈安侯和林菁脑海中,他们的野心可不仅仅是成为人间至尊,而是将工业革命提前个几百上千年,让汉族人民彻底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样做有好处,但风险亦不小。文化层面尚且不说,光是理论研究薄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一条就够他们喝一壶。两口子一边希望大踏步向前,一边又生怕拔苗助长,短短一年时间里不知熬出了多少白发。
要说最明白他们心意的人,那就必须是江州圣女沈淑窈沈大小姐了。她靠着自己的影响力在江州全面推广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