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2 / 6)
诚一首咏菊花的词[醉花阴]。赵明诚埋头三天不出门,写了50首[醉花阴],和李清照写的放到一起,让精通诗词的内行人、好朋友赵德夫欣赏,品评。赵德夫反复对比,认为李清照写的那首最好,并指出妙在哪里。正是由于赵明诚的支持、敬重与协助,李清照才能够在诗词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写下了大量婉约、曲折、新颖的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
然而,李清照夫妇的生活和事业,因金兵入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1127年,战火使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逃往江南,辗转流亡,背乡离井。他们大半生搜集的金石书画等艺术珍品大半毁于战火或丢失,这对他们的打击是致命的。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力保护文物珍品。
1127年 ,赵明诚在赴任途中病死。李清照埋葬了自己的丈夫,按着丈夫的遗嘱保护着宝贵的文物图书。她辗转几千里,历尽艰难险阻,但仍然保存着部分珍贵文物。最后编成《金石录》,并写了后序,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
而朱元璋能最后称帝,与自己夫妻和睦也有极大的关系。
朱元璋幼年家境贫寒,从小给地主看牛放羊,还做过和尚。后来他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在战争中锻炼成一位卓越的农民军领袖。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战,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元朝统治,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朱元璋的统一事业中,马皇后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人物。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登基大典进行完毕后,回到宫中,对马皇后说:“非后德齐一,安有今日,岂敢以富贵忘贫贱哉!”朱元璋这话说得并不过分。在他叱咤风云的一生中,马皇后一直和他“忧勤相济”,“备极艰难,赞成大业”。朱元璋的全部事业中都渗透着马皇后的心血。
马皇后生于1332年,比朱元璋小4岁,安徽宿州人。祖上曾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以资豪里中”,到了父亲马公,“善施而贫”,家业日衰,马公后因杀人避仇出逃,临行时把爱女马氏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马氏的母亲郑媪早在她出世不久即已去世,后来马公也客死外地,郭子兴夫妇悉心抚养她,收其为义女。马氏虽然长得不十分漂亮,却也端庄温柔,加上她“善承人意而知书,精女红”,精明干练,举止从容,深得郭子兴夫妇的钟爱。
元末顺帝执政以来,政治愈加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又遇上黄河决口,水患严重,人民生活极为痛苦,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江淮流域终于爆发大规模的红巾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