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部分(4 / 7)
连夜往邵武去了。
不多久,上下都知道了,人人嘘寒问暖,进进出出,哪有个闲时。
几个牢子战战兢兢,折在地下,磕头无数,欢郎和颜悦色,并不为难。众人听了,交口称赞,只说许大人年纪虽轻,却是个通晓人情的,他日怕不发达。
作者有话要说:包子裹着被子滚来滚去,到底要发几遍才会出来啊??
咳咳,收到了通知,上来改一下局部用词~~表怪包子伪更哈
86、回马枪
? 不说欢郎忙乱,单说许夫人回了邵武,不多几日,许知府已撇清干系,往家中休养。许夫人欢喜不尽,这日接了儿子书信,猛想起一事来,不免对许知府提了。
许知府沉吟半晌,许夫人还当他不愿,只道:“我当时心急,管不得许多允了她,现下却怎么处?”
许知府明知她会错了意,也不去说破,宽慰两句,但道:“莫急,此事我自有分晓。” 当下叫过个得意的吏人来,把言语吩咐了。
那里欢郎出来,渐有言语兴起,说县丞大人落难时得寡居的秀才娘子看顾,一朝平反,点水之恩涌泉以报,要娶寡妇做正头娘子。
不久满城皆知,人人感慨,谁不说欢郎重情义?便有非议他,说他非正途出身的,也多把嘴闭了。
这日张氏在院里晒衣,一个婆子走到门首,道了万福,说是本县的官媒,奉了许县丞之命,上门提亲的。张氏又惊又能喜,犹不敢应承,请婆子坐了,走到女儿屋里,要问她意思。
进屋便见女儿与马婆子备办香烛冥纸等物,想起清明在即,倒发了回愣。
马婆子晓得时,只说信物都有了,还问甚么,必是肯的。张氏千欢万喜出来,取了大红缎子与婆子,易仲就写了小娥的生辰八字。
一时写了婚帖,择定行礼日期,婆子连说下月初五就好,小娥不允,推到半年后,婆子不敢依,回来复了欢郎。
欢郎皱了眉头走到易家,正是午饭时分,张氏见了他倍觉亲热,拉他一桌吃了。
饭毕,晓得两个有话说,拉了易仲,往前边去了。
小娥默默把桌子收了,交欢郎舀了热水来,浸了碱,把碗筷洗了,滤过一遍,方用净布抹干。欢郎只在旁候着,洗一个接一个,往橱里搁了。
等小娥洗罢,又递过块胰子与她洗手,闲闲道:“下月初五好不好?我看了,那天最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