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知音(6 / 9)
脱,除了伯逃往吴国之外,伯家还有一个人逃去了晋国,此人名叫伯牙。
后世有人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
伯牙自幼喜好音乐,拜楚国著名琴师成连为师。学琴三年,伯牙琴艺大长。可是,他依然感到苦恼,因为对音乐的领悟还没有进入境界。老师成连自己也没有进入境界,因此也无法帮助他。
“孩子,我已经倾囊相授了。以你的资质,我已经没有办法教你了。还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琴艺出神入化。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这一天,成连总算想到了一个办法。
“好啊好啊。”伯牙非常高兴,尽管他从没听老师说过这个师爷。
师徒二人于是从楚国来到了齐国,一路向东到了蓬莱。
“孩子,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接老师过来。”成连雇了一条小渔船,出海而去了。
成连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伯牙的情绪从焦急、伤心、失望到冷静。面朝大海,突然有一种赫然开朗的感觉。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以琴声来追思老师。于是心手合一,声由心出,顿然感悟到音乐的真谛。在这里,伯牙创作了《水仙操》这首琴曲。
那么,成连究竟去了哪里?或者喂了东海鲨鱼?
原来,方子春只是成连编出来的一个人物,根本不存在。之所以成连要这样作,是要让伯牙独自去感受大海波涛雄壮之声,高山群鸟悲鸣之音,去激发自己的灵感。所以,他登船而去,绕了一个圈子上岸,然后回到楚国等待伯牙回来。
成连成功了,意思就是,伯牙成功了。
从楚国逃到了晋国,伯牙成为了晋国的大夫。想想看,当年祖上因为逃难去从晋国去了楚国,如今自己竟然又因为同样的原因从楚国逃到了晋国。
“世事难料啊。”伯牙慨叹,对世事有了更多的体会,对音乐也有了更多的体会。
可是,在晋国,自从师旷去世之后,再也没有好的乐师了。
伯牙的琴法带着明显的楚国风格,深邃悠远,寓意山水。可惜的是,晋国人完全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尽管在晋国也过得富足,伯牙却很郁闷,因为没有人能懂得他的琴声。
到晋国的第二年,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