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谁?(4 / 8)
“我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多年,饱览各朝的群书。要拯救这个世界,我觉得只有一种办法。”老子说着,用忧国忧民的目光扫视了众人一遍。
太子晋笑了笑,叔向点点头,师旷的耳朵也动了一动。
“什么是万恶之首?欲望。”老子进入正题了,首先从人性谈起。“有了欲望,人们就会去争夺。欲望越强烈,争夺的手段就越是激烈。当今世界如此混乱残暴,就是因为人们的欲望越来越没有限制。”
老子说到这里,大家都点点头,觉得有道理。
“可是,欲望是与生俱来,不能消灭的。那么怎么办?那就要抑制人们的欲望,而不是激发他们的欲望。”老子继续说。
“怎样抑制呢?”师旷插了一句,这个话题他比较感兴趣。
“不要刺激人们的感官,譬如说人都是有性欲的,这一点无法改变。但是,如果每天有美女在你面前走动,你的欲望就会增强;反过来,如果你看不到美女,你的欲望就会减弱。人们知道的事情越多,各方面的欲望就会越强。看见你穿皮衣了,他就会想好衣服;看见你吃鱼肉了,他就会流口水。所以,抑制欲望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要让他看见。按照我的总结,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
“噢,那不就是愚民?”师旷又问,对老聃的话,他有些吃惊。
“事是那么回事,可是不要说得这么难听啊。”老子笑了,不过师旷看不到。
“那,怎么才能让老百姓无知无欲呢?”叔向问,在这一点上,他同意老聃的说法。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道德经》)。”老聃迅速给出了答案,国家不要大,老百姓也不要多,凡是省力的先进的器具都不许使用,老百姓干死干活的收成都只够活命,整天拴在土地上,哪里也不去,什么也不想。
“人要是这样,跟牛马还有什么区别?”师旷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不错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人和牛马本来就没有区别啊。”老聃又是笑着回答,师旷还是没有看见。
对于老子所说的“常使民无知无欲”,叔向是支持的。不过这小国寡民的方式,叔向的感觉是难以实现。
“这个,有点难。”叔向摇摇头,说道:“就算一个国家这样做了,但是如果周边的国家不这样,岂不是也不行?岂不是也会有诱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